在這邊上工感受最深的部分應該是澳洲的人力狀況真的跟台灣有很大不同。
有形的部分是人們大多透過仲介找工作,隔著一層仲介,跟直接面對公司相異。
仲介會抽取一些佣金,各家方式及費率不同。
但我比較想著墨的部分是這邊人工作的自主性。
在台灣工作,多少有一些前輩或者階級的感受,程度不同罷了。
而在這邊工作,至少我做過的工作而言,人的平等性跟自主性是很高的。
牛肉廠裡頭充滿了各國人種,大宗的有越南、巴西、菲律賓、泰國等等...
夜班清潔工則是韓國人、日本人、澳洲人,有一個主管Rong。
而其中一個澳洲鬍子叔星期一突然無預警沒來上班,主管也沒說什麼,同事也不知道為什麼,若無其事地照常做自己的事。
星期二也沒來,星期三來了我問他還好嗎,他說星期一感冒、星期二睡過頭。
台灣打死也不會這麼誠實地說:哈,我不小心睡過頭囉。
基本上工廠裡頭主管基上沒有什麼賞罰的工具,像是普通人或是夥伴什麼的。
看誰比較落後或者漏掉什麼都會幫著做或者提醒。
語氣很一般,而一起工作的同事也不會因為你是新人就對你呼來喚去。
而在台灣就有一大堆什麼關於獎金或者考績之類的玩意兒。
評分方式也算是蠻客觀,乾淨就是乾淨,不乾淨就會打b或c。
幾次與Rong交談當中,他說來這邊幹清潔的很多都是背包客,你對他唸太多他就會罵髒話然後不爽做。
當然那是比較誇張的說法,不過他說的也沒錯,年輕小伙子沒房貸車貸,掙錢旅行。
工作嘛,不高興就拿翹。
韓國三個背包客果然做一做突然有一天就突然都人間蒸發了,Rong也只能聳聳肩。
不過他也是看很開,他說反正事實就是降,事情做完大家就回家,背包客錢存一存就可能閃人。
我第一次見識到原來工作可以這樣搞的喔!不爽也可以大聲地幹醮主管。
澳洲人基本上換工作是很稀鬆平常的,不會像亞洲國家如果工作做不久好像不太光彩似的。
我第一天去做水果包裝工作就因為路況不熟遲到了半小時,到了之後也沒被責備或著扣薪水之類的。
在這邊工作真的有一種活得很像個人的感覺,有抱怨就提,工作倦怠可以要求換部門或者走人換工作。
工時固定,超時有較高薪資,還是算分鐘的。
不用忙著八面玲瓏,耍孤僻也沒人care,本來就人各有其性情,自然不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