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過完隔天,就馬上開始體驗農場生活。
草莓吃起來美味,種起來超級陽光。
首先,草莓很貼地,所以人必須非常彎腰或蹲著勞動。
非常陽光的原因是,完全找不到陰影可以躲紫外線。
第一天非常慘烈地只種了二排多一點(一排約莫A$18),感覺連住宿費都付不起的狀態。
心理想著如果可以適應每天持續這樣的蹲姿平移勞動,也許我可以考慮去當捕手。
第二天則是做了半天就因為氣候太乾燥而喊停,成績也只有兩排。
第三天天氣超好,是涼涼的陰天,但是活兒只到中午就結束了,完成一又三分之二排。
草莓田裡充斥著阿本仔,日語此起彼落。
現下是草莓種植的時節,很多種草莓的活兒。
不過機械化的程度不一,我去的農場主人是亞洲人,人工化的程度很甚。
用小工具把草莓苗推入土中,然後覆土,像機器人般持續著。
住在六人房裡,單位很大,有廚房跟大陽台,不過小強很多。一週宿及交通要價A$150。
Patty怕髒,盤算著要移到充滿阿本仔的share house,順便可以練習日文。
我則希望除了草莓園外,有機會到其他種類的水果園去掙錢。
第四天,清晨四點起床,溫度低雨不停下,被安排到摘蕃茄的活兒。
摘蕃茄16人一組在一台收割機上面作業,上面有棚子。
坐在接近地面的連排收割椅上,雙手不斷地摘取由綠轉黃紅的蕃茄,由履帶輸送到收集槽。
比草莓園輕鬆許多,而且是算時薪,做起來踏實許多。
副作用是隆隆的機械引擎聲及晃動造成下工後有些暈眩感。
另外,雙手因為蕃茄樹的汁液染成像塗抹過優碘的顏色,皺皺的手皮看起來有些恐怖。
得知時薪約莫有A$16,總算可以收支平衡或者有盈餘機會心裡挺高興的。
週日排休假,得以悠閒地曬曬陽光,漫步體驗海邊的風景。
午后慵懶地踏浪等待夕陽把天空渲染成橘紅色,再信步從兩旁充滿渡假小屋旅館的小徑回住處。
澳洲沒有甚麼聲光娛樂,大致上通俗的渡假方式就是融入大自然。
蕃茄摘到了第三天身體已經適應相同程度的勞動,不太有酸痛感,只覺得就是每天的運動。
接下來的每天就是祈禱繼續被安排到同一個蕃茄園上工,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掙錢繼續行腳昆士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