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陷入了一種職業倦怠中。
工作數週後,開始想換工作。
對於工作的耐性好像一直遞減,我似乎全身流著玩樂的血液。
週末去了離Bilobla 230KM遠的Agnes water 跟Town of 1770,沙灘跟民宿很美,非常有度假味道的海邊。
算一算,九月至今,在澳洲已經移動了5000KM。
在圖書館借了一片名為off the rails的dvd,介紹辭大概是這樣子的:
It was March,the beginning of Spring in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Russia. Struggling to make 6km a day, Chris Hatherly and Tim Cope, both 21-year old Australians had embarked on an epic journey. Their dream; to cycle 10,000km on recumbent bicycles across Russia, Siberia, Mongolia, and Northern China, finishing in Tianamen Square, Beijing.
兩個青年花上14個月的腳踏車艱困旅行。
紀錄片點綴上自白,大部分的段落都很苦。
突然讓我想到台灣的阿寶,一個台灣曾經用腳踏車長途旅行的女子。
在多年國外漂浪生活後,在梨山租了塊地種植水梨,堅持用自己的勞力掙的錢為台灣的土地造林。
自己搭了個小竹屋,農閒書寫出了本"女農討山誌"(有得獎,請至各大圖書館借閱)。
如果喜歡走古道或者郊山可以看看劉克襄出的書,算是比較有文史氣息的作家。
梨山在921後變成孤立的小鎮,本來大概兩個半小時的山路變成了兩倍之久,讓當地的農民苦不堪言。
中橫柔腸寸斷,要重建困難重重,又夾雜著各界的聲音。
向來觀光跟環保在台灣常常是兩面刃,如果還加上地方跟中央等等的政治或著財團因素就更是剪不斷理還亂。
說到台灣的山路,每每在大雨或颱風過後去探視時總是慘不堪言,只有北橫算是比較健壯的。
而清淨在過度開發之後也是各家爭搶水電資源,因為捷運跟高鐵也不知道造成多少市井小民的不便。
有個大學友人住在埔里,全家人一起同心建蓋充滿回憶的房子就因為高鐵徵收犧牲了。
有些東西的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全家人的感傷嘆息也只能消散在變成廢土堆的殘壁中。

說說開心的事兒,我在這兒shopping最開心的時刻就是st.vencent二手店在耶誕節前的特價。
平時一件二手衣或鞋大概2-3塊錢澳幣,在耶誕特價時裝滿一袋五塊錢。
我發揮前進小氣家族的作風,一早就去等開門,發現勞工朋友也跟我一樣起了大早,越南人邊等邊聊。
進門抓了個塑膠袋,我花上一個小時塞了30件衣服,最後還不忘抓上幾本書。
我真覺得我他媽的會精打細算,不過,爽!
(請注意我拍照時穿的衣服,幾乎都是二手衣,比我從台灣帶過來的還高檔)
在這邊買一手衣鞋非常昂貴,但是說實在的品質真不錯。
對我而言,二手整理過的也一樣好用。
繼st Vencent之後,我還發現了Life line以及Endeavour,分別隸屬不同的非營利事業。

至於工作花絮,我發現這兒還有所謂員工的聯歡活動,像是BBQ或者聚會跳舞之類的。
好消息是肉工廠從12/7開始放為期四週的耶誕假期。
我還在想著要上哪兒消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iiooo1218 的頭像
    iiiooo1218

    獨白

    iiiooo12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